《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1.背景情节主题

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作品致力于对传统婚姻观的否定,促发农民对自由恋爱观的追求,小二黑和小芹成为这种自由恋爱观的先锋实践者,他们“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也表明了作家对这种恋爱观充分的肯定,这给予了农民自由追求幸福的希望和可能;致力于促进旧农民的觉醒。当时的农村有一项与“土改”同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反对封建思想,不仅地主,就连同一般农民也成为了封建的护卫者。赵树理针对这种现象,用“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这种护卫封建农民的代表。广大农民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的可笑可悲的二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缩影,在嘲笑的同时也必定会引起农民对自身的反省。小说最后也表露出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转变,这也给予农民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这种转变写得深入人心,让农民在阅读之时不由自主地受到正确观念的熏陶。同时,作品还揭露了“基层党组织严重不纯”等现象,如此种种都是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反映。

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山村刘家峻里,能干帅气的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聪明伶俐的姑娘于小芹相爱了,但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和小芹的母亲“三仙姑”,这村里的两位神仙却反对他们的结合。

“二诸葛”是个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的人,绰号“不宜栽种”。他说小二黑和小芹命相不对。一贯风流的“三仙姑”绰号“米烂了”,是村里有名的“老来俏”。她喜欢笼络一帮青年在自己周围,青年们却喜欢和她女儿小芹在一起,这让三仙姑心里很不对味。她给小芹找了个死了老婆的退职军官,收了人家不少彩礼,并说这是前世姻缘。“二诸葛”也为小二黑寻下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作童养媳。但两个恋爱中的青年却不认账。

村里的恶霸金旺兄弟伪装积极混进了村政府,兴旺被选为武委会主任,金旺被选为村政委员,连金旺老婆也被选为妇救会主席。村里的事几乎由他们两个人调遣,大家对他两个虽是恨之入骨,可是谁也不敢说半句话,都恐怕扳不倒他们,自己吃亏。金旺对小芹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但自从碰了小芹的钉子以后,怀恨在心,总想设法报一报仇。一天晚上,小二黑和小芹相约到村外的砖窑里商量第二天到区上登记。他们悄悄尾随而来,将这对情人双双拿住,企图诬告他们。小二黑却一点也没有畏惧,他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打听过区上的同志,人家说只要男女本人愿意,就能到区上登,别人谁也做不了主”。果不其然,一到区上,两个人就被放了,倒是金旺兄弟两个被押了起来,区上早就听说他们为非作歹,不是东西。两个神仙也被传了来,“二诸葛”拼命哀求区上,不要让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说命相不对是一辈子的大事。然而如今这一套老迷信可是越来越不时兴了,经过领导的教育,“二诸葛”只好收起那一套阴阳八卦之说。“三仙姑”到区上来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她那一身老妖精似的花里胡哨的打扮引起了众人的围观,直把她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惭愧尚且无暇,自然再顾不上反对儿女的婚事了。小二黑和小芹幸福地结了婚。两位“神仙”也多了个新绰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2.人物特点

小二黑:

二诸葛的二小子。这一“小字辈”是新时代青年农民的代表。积极上进,在一次反“扫荡”中打死过两个敌人,得到过特等射手的奖励,而且人长得漂亮。“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哪一村,妇女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小时候他曾跟着迷信的父亲学占卜相。懂事后就不信父亲的八卦了。十六七岁起他与于小芹自由恋爱,还坚决拒绝了父亲给他收留的童养媳。担任青抗先队长的小二黑因被诬陷遭到了武委会的批斗,他就义正辞严地抗议:“无故捆人犯法不犯?”他教兴旺兄弟借口“拿双”捆送区政府。他不要父亲的哀求,而坚决认为“送到哪儿也不犯法”。边区政府做主支持他与小芹的自由恋爱,结合成了幸福的家庭。

于小芹

于小芹:三仙姑的女儿,新社会中新人物的典型代表。年轻的小芹长得漂亮,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村政委员金旺想占她便宜,小芹坚决地捍卫自己。她与小二黑自由恋爱,她不相信迷信的母亲所说:“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顾天意活不成。”她坚决反对母亲为自己许亲。对妇救会主席的捆打,她抗议说:“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她与小二黑被村里“拿双”送到区上,边区政府认定她与小二黑婚姻合法。小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自己的权利,她的反封建精神是新式农民的鲜明特征。

3.作品特色

故事性强,扣子艺术:故事性强是赵树理小说的突出的特点。这有别于“五四”时期的短篇小说。“五四”时期的作品多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表现人物。小说情节饱满,故事不单调,不枯燥。还采用扣子式大故事嵌套小故事的艺术手法。这部小说一共有十二个小节,每个小节即为一个故事,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关联甚密。它们一起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同时每个小故事也清晰全面。作家保留了每个故事中的关节之处,这样就使得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言:通俗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种新评书体的语言也是别具一格的。继承了中国炼字的传统,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也充分表现出了他对词语选用的重视。如此,将故事、人物等更加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意义和形式,这两者中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意义表明确定,声音表达和谐才可以将词句之间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表达。

4.山药蛋派

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