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称谓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
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名与字的联系
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
号又称别字,号又叫别号、表号。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注: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名、字、号常见考点清单:
1.何时、何地、何人取   
出生取名由父亲,成年命字与之同
号多由己心情定,称名表谦字号尊
2.名、字之间有(正/反的)联系
3.重要人物(名、字、号)要记清
称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常见考点清单:
1.谥号意含褒和贬     
2.朝廷不给平民赐
3.帝王谥号辩圣愚
【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 
庙号、年号、尊号、徽号常见考点清单:
1.庙号典型用“祖”“宗”,唐宋死后才能称
2.年号始于汉武帝,明清多用年号称
3.年号也是纪年法,配合干支要记清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杨万里→杨诚斋;蒲松龄→聊斋先生;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其斋名为惜抱轩);谭嗣同→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孟浩然→孟襄阳;张九龄→张曲江;柳宗元→柳河东;王安石→王临川;汤显祖→汤临川;顾炎武→顾亭林;康有为→康南海;袁世凯→袁项城;】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hé)。
称郡望
韩昌黎(韩愈本是河河阳人,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赵郡(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因苏氏是赵郡的望族,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
称官名
【王维→尚书右丞→王右丞;贾谊→长沙王太傅→贾太傅;王羲之→右军将军→王右军柳永→屯田员外郎→柳屯田;杜甫→左拾遗→杜拾遗;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苏轼→端明殿翰林学士→苏学士。】
称爵名
寇准→爵号:莱国公→寇莱公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长沙王太傅→贾长沙;孔融→北海相→孔北海;陶渊明→彭泽县令→陶彭泽;韦应物→苏州刺史→韦苏州;柳宗元→柳州刺史→柳柳州】
兼称
《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特殊称谓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上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职业+人名《庖丁解牛》中“庖丁”,“庖”是厨师,“丁”是名。《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为乐师。“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称以乐舞戏曲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柳敬亭传》中“优孟”,是名叫“孟”的艺人。“师”“庖”“优”字要记牢,遇题能够迁移好。
姓+之+人名 烛之武
封地+人名 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谦称
(1)表谦逊态度,用于自称。愚、鄙、敝、卑、窃、臣、妾(女子自称)、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敬称
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称庙号,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③称师长夫子哂之。
④称朋友、尊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贱称 竖子不足与谋!
特定称法
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②加“太”表示长一辈 太公太母
③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 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
百姓称谓 
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齿龀/龆龀童年的代称。(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
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男子13岁~15岁左右  
笄(jī)年女子15岁
束发/成童男子15岁
舞象男子15岁~20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指30岁
不惑之年,指40岁
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指50岁
花甲/耳顺/耆指60岁 
古稀/悬车/杖围指70岁
杖朝之年指80岁 
耆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100岁 

发表评论